网站首页 / 最新活动  / 普及活动

走在科普信息化前沿的女博士

更新时间:2017-07-20    点击数:559

——记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任嵘嵘

  自2009年与科普结缘,到科普研究领域里的女博士、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任嵘嵘已经在科普领域辛勤耕耘了8年。8年的光阴,她带领的团队在科普研究与开发方面已达到国内一流,取得了众多成果: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成为首例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建立了河北省科普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秦皇岛乃至河北省科普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其中利用云技术开发的“云科普”服务平台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投石问路巧结缘

  任嵘嵘与科普结缘是在2009年。那一年,河北省科技厅在科技计划中专设了“科普重点活动与科普展教资源开发原创及资源共享专项项目”。当时,她报着试试看的态度利用学校优势学科申请了科普动漫《奇妙的材料世界》。“当时对于什么是科普、什么是动漫、如何进行传播都不十分清晰。”为此,她虚心请教冶金专家,找专业人士详细描述钢铁冶炼的整个过程,并认真做好记录。回来后,她根据记录再进行科普化的编译,然后将自己编译好的钢铁冶炼流程展示给团队中动漫创作的人员。就这样,经过近一年的磨合,第一个自主创作完成的科普动漫作品——《奇妙的材料世界》由东北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现在看来,当时无论是制作技术还是整体创意,较现在都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但对于我们接下来的科普研发工作,可谓是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她在回顾研发过程时不无感慨地说。

科普成果受肯定

  2011年初春,任嵘嵘带着科普动漫作品《奇妙的材料世界》来到北京,与中国金属学会主管科普的领导进行咨询学习。在学会领导的建议与指导下,任嵘嵘和她的团队成功申请了中国科协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中国数字科技馆3D科普素材开发项目——“钢铁漫游”,并获项目资助经费15万元。这也是她和她的团队从事科普研发与创作以来申请的第一个大项目。正是这个项目使他们的研发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创作过程中,她们首先采用UNITY3D、3DMAX将钢铁冶炼的过程按照真实的场景进行1:1的还原,并采用Flash动画技术使卡通人物造型活泼可爱、色彩鲜艳。接下来,她们利用3D建模技术较为真实地对场景进行模拟,并运用粒子系统实现钢铁生产中水、火、气等冲击力强的视觉特效。作品兼具在三维虚拟空间进行360度视角场景漫游,可谓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互动性强、表现多样化,具有创新性,适用于不同的年龄段非专业人群观看。

  由于成果显著,2011年,她被省科技厅推荐参加了科技部主办的全国科普能力座谈会,并受邀在会上作了题为《在高校中如何将科研与科普有机结合》的发言。她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教授的注意。经任福君教授引荐,任嵘嵘受教于郑念研究员,开始了在中国科普研究所为期两年的科普理论研究的博士后课程学习。这一阶段的学习让她受益匪浅,她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思考科普传播和发展的问题,思想更为宏观,视野更加开阔。

  她的努力和成绩,学校领导看在眼里,喜在心里。2012年1月9日,学校正式批准成立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专门从事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工作,并腾出2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提供了配套设备与设施,研发和创作环境大为改善。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任嵘嵘立足于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优质的教学与人才资源,建立起高水平的科普研发创作团队,确立了以高层次科技传播与普及人才研究与培养为主线,加大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计算机、控制等关键技术为基础,以3D动漫等艺术表现形式为载体,对前沿科学进行传播与普及的科研创作方向。目前,中心在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科普人才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代表性成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倾力研发云平台

  优秀的科普业绩并没有让任嵘嵘止步不前。她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中深刻感受到大众学习方式的转变,认识到当前运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传播科学知识的必要性。
这一想法与市科协领导不谋而合。在市科协的指导下,她带领4个部门28名骨干教师及50多名学生组建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科普研发团队,承担了秦皇岛市“云科普”社区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开发工作,利用云技术探索科普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

  她将工作重点进行调整,将单一的科普资源建设转化为科普平台建设与开发,构建“共同创造—广泛聚合—深度加工—全面分享”的开放全媒体数字科普服务平台。通过精准投送,定制传播,实现多终端的全屏覆盖,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科普服务。

  在平台开发过程中,任嵘嵘带领团队秉承创新的理念,提高互动性,较好的解决了科普资源更新不及时、基层科普设施扩展、平台易用性、平台可重复性利用等问题。同时坚持以需求导向,紧盯科技前沿,紧跟社会热点,紧扣公众需求,不断朝着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游戏化方向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2013年12月,平台开发完成并进入测试阶段,“科普云”资源库初步成型,先后开发完成了基于个人电脑的互联网开放平台——秦皇岛云科普社区服务平台、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移动云科普”和基于室内固定终端的大尺寸“科普云屏”,当年为全市装有云科普服务终端的20多个社区提供优质科普服务。这其中凝聚着任嵘嵘和她的团队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2014年6月,针对平台运行情况和用户需求,在云科普、网络科普内容聚合和多终端覆盖的前提下,任嵘嵘大胆引入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概念,利用SNS的用户参与性、交互性和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等特性,充分挖掘用户科普需求,做大原创性科普的内容创作,彻底解决了网络科普内容问题、交互问题和用户需求问题。当年6月11日, 国内首个云科普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在秦皇岛市海港区西向河寨村上线开通,该村村民因此有了通过触屏了解科普知识和农业技术的新奇体验。
2015年,任嵘嵘带领研发团队完成了云科普平台软件升级版研发工作,并实现省内扩户。新版平台由青少年、社区和农村三个分版本组成,通过功能分类调整,更加适合不同的受众,具备人性化、交互性、社区化、趣味性、有内容五大特点,完全颠覆了第一版的思维模式,将更多的互联网思维引入到平台的建设与开展中来,以提高平台的用户粘性。其中,青少年版加入了三维模拟演练,是基于SNS的青少年科普社交平台和青少年三维仿真应急模拟演练科普平台,并在50所学校安装了模拟演练触控屏;社区版新增移动云社区、科普百问、科学圈、实验4个手机APP;农村版引入了电商平台。《青少年VR应急模拟平台》在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中进入决赛并斩获铜奖。2016年,完成了大学生科普众创平台建设。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建成触控屏终端179个,云空间229个,成为推进科普信息化最重要的载体。

  8年来,任嵘嵘带领团队积极承担中国科协和省、市科协科普人才培训工作;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科普人才理论研究的探索”“科技传播与普及人才培养若干问题研究”等学术论文数10篇,其中由她主持撰写的“虚拟现实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获第六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创作出版发行《钢铁战士卡通型像系列》《奇妙的材料世界——钢铁冶炼、功能陶瓷》等科普动漫光盘2张和《钢铁战士闯关记》科普游戏光盘1张,其中《“钢铁战士”系列卡通形象》获著作权登记证书。

  正是凭着不凡的科普业绩,任嵘嵘先后荣获第六届河北省科普事业贡献奖、河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2013全国科技活动周“万名科学

使者进校园(社区)活动突出贡献奖”、秦皇岛市首批市管优秀专家、秦皇岛市第七届青年科技奖、第三届秦皇岛市科普事业贡献奖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苏丽坤)

下一篇: 张雨才:科技致富的“领头雁”
上一篇: 无